金砖对G7下挑战书 全球权力重构序幕。当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隆重开幕时,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金砖国家综合GDP已达77万亿美元,超过了西方七国集团的57万亿美元。全球目光聚焦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前景,期待一个多极世界的曙光。然而,在峰会召开的同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社交平台发出威胁,声称将对任何支持金砖国家“反美政策”的国家额外加征10%的关税。这种挑衅与金砖峰会的合作氛围形成鲜明反差,拉开了全球权力重构下冲突的序幕。
特朗普此举不仅是其“美国优先”贸易保护主义的延续,更深层次反映了守成大国对新兴力量崛起的战略焦虑与遏制。这预示着未来国际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且复杂,也揭示了全球权力结构从单极走向多极过程中守成大国为维护既得利益所采取的结构性遏制策略,必将重塑全球经济秩序的版图。
特朗普选择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开幕之际发布这一威胁,并宣布美国政府将于次日中午开始向各国发出关税信函,时机选择精准且充满恶意。尽管特朗普未对“反美政策”进行解释,但其指向性不言而喻。这恰逢巴西总统卢拉在峰会开幕辞中强调金砖国家是不结盟运动的继承者,其自主权在多边主义受到攻击的情况下再次受到威胁。金砖国家在峰会声明中共同谴责了针对伊朗和加沙地带的袭击,尽管未点名美国或以色列,但其立场已然清晰。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明确指出金砖机制不搞阵营对抗,不针对任何国家,并重申中方立场:贸易战和关税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然而,这种理性的呼吁在特朗普的单边主义逻辑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金砖机制作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不搞阵营对抗,也不针对任何国家。其最初成员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后加入南非。去年,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成为新成员,成员国数量已达11个,覆盖了全球近一半的人口和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普京总统在峰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5年的数据,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金砖国家的综合GDP已达77万亿美元,而G7的相应数据为57万亿美元。这不仅是经济实力的量变,更是全球权力重心从西方传统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的质变。金砖国家GDP占全球40%,其中中国贡献超60%,印度保持6%以上增速,而G7国家平均增长率仅1.7%。这种静悄悄的权力转移正在重塑运行了80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正是“修昔底德陷阱”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投射。金砖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在华盛顿的权力精英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这种遏制并非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试图通过经济施压分化金砖联盟,迟滞多极化进程,维护其主导地位。
特朗普的政策旨在维护旧有霸权,但其负面效应已显现。受特朗普威胁加征关税的影响,周一亚市盘中铜和其他工业金属进一步扩大跌幅。铜价下跌0.5%,至每吨9,817美元,有望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下跌。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所有主要金属价格均下跌,铝价也下跌0.5%。新加坡的铁矿石期货变动不大,报每吨95.85美元。这表明单边主义行动将引发全球经济动荡,其冲击波远超预期。
一些人可能将特朗普的行动解读为单纯的选举策略,毕竟2024年美国大选在即,对华强硬和贸易保护主义是其屡试不爽的民粹牌。然而,这种表象之下是对金砖国家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深层不适与战略焦虑。金砖机制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不针对任何国家,其对多边主义和自主权的捍卫以及在贸易结算领域推动本币结算,建立独立支付系统直指SWIFT垄断地位,无疑挑战了单极主导的旧秩序。这暴露了某些国家对权力转移的焦虑与不甘。
全球权力格局的重塑已是不可逆的趋势。从1992年金砖国家仅占全球GDP 16.7%到2025年预计40%的占比,金砖国家的崛起轨迹印证了全球南方国家的集体觉醒。经济规模超越只是开始,真正的变革在于贸易规则创新与发展模式多元化。面对这一历史进程,旧的零和博弈思维只会加剧冲突,损人不利己。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或许能制造一时的波澜,但它无法阻挡历史的洪流。唯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开放合作、共谋发展的理念,通过对话协商、互利共赢化解分歧,才能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加公平的全球经济新秩序。
在线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