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我们提到,观音菩萨帮助降伏了黑罴精,取回了袈裟,任务看似圆满完成,形成了一个闭环。可是,猴哥在观音离开后并没有立刻交差,而是做了一些让人琢磨不透的事情。他把袈裟挂在树上,拿出金箍棒,狠狠地对黑罴精的小弟们展开了报复,接着又把黑风洞烧成了红风洞。这个细节看似毫无意义,却暗藏玄机,展现了猴哥报复心极重的一面,这也表明他离高境界还相差甚远。火焰中焚烧的,或许不仅是黑风洞,还有他内心的积怨与愤怒。
火光散去,猴哥终于感到出了一口气,才打算带着袈裟去向唐僧报告任务结果。
与此同时,唐僧则开始自我怀疑。他看着猴哥久迟不归,心里不禁揣测,猴哥是不是因为不满任务分配,直接悄然辞职不告而别了?作者此处的安排,似乎在刻意展示唐僧的领导风格,这样的设定实在少见。唐僧你既然担心猴哥的离开,为什么不反思自己呢?每当猴哥做得不好时,你总是拿紧箍咒威胁他,毫不犹豫地施加压力。这种领导风格是否过于强势了呢?如果我是猴哥,恐怕早就无法忍受这样的对待。作为领导,不应该随便发出死亡威胁,更不应该只看下属的短处,而忽视他们的努力。唐僧对猴哥的态度,显然有些过于苛刻。
展开剩余80%就在唐僧自我怀疑时,猴哥回来了,带着袈裟交给唐僧。这时,观音禅院的和尚们也松了一口气,因为唐僧曾威胁他们,如果猴哥无法取回袈裟,他们一个都别想活。
唐僧接过袈裟后,又开始挑剔起来,质问猴哥为什么花了这么久的时间才回来。这个情况非常典型——无论下属做得如何,领导总能挑出一些问题来,永远不会完全满意。猴哥便解释了事情的经过,唐僧听到有观音菩萨的帮助后,立即向南海方向拜了几拜,表现出对上级领导的尊敬。唐僧的职场意识相当高,这也能看出他是一个善于“向上管理”的领导。
由于天色已晚,猴哥建议再留宿观音禅院一晚,第二天早上再启程。接下来的几天,师徒二人继续踏上了旅程,然而又到了需要借宿的时刻。唐僧看到一处庄院,便让猴哥去打听是否可以借宿。猴哥在调查后感觉这个地方很安全,于是向唐僧汇报说可以住下。
但在借宿的过程中,师徒俩遇到了一个过路的少年。猴哥起初只是想问路,但却开始不停地纠缠对方,问了一堆问题。唐僧见状不解,觉得问个路而已,为什么非得和人家纠缠不放。猴哥解释说,越是对方不愿意搭理他,他反而觉得更有趣。可见,猴哥的性格依然带着年轻气盛的傲气,他还没完全摆脱之前的冲动性格。
通过一番百般打听,猴哥最终得知,这个地方名为高老庄,正处于乌斯藏国界之地。少年自称高才,讲述了高庄主家中的困境:他有一个女儿,三年前嫁给了一位上门女婿,但此人渐渐变得懒散和暴躁,甚至能腾云驾雾,扰乱周围的安宁。更糟糕的是,他把高庄主的女儿关在房里,自己与她断绝了联系。
猴哥听后立即表示,自己是天下最顶尖的捉妖师,承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里的细节值得注意——猴哥不再是单纯接受任务,而是开始主动利用手中的权力与资源,为自己争取住宿的条件,逐渐意识到自己可以以此交换他人对自己的帮助。这是猴哥思想上的进步,不再是简单的“白吃白喝”。
高才带着师徒去见了高庄主。起初,高庄主因为看猴哥长相不佳,表现出了轻视,但在听说猴哥有捉妖本领后,他立刻改变了态度,热情招待了他们。猴哥却并不生气,反而冷静地指出,解决问题不能先入为主,应该直接告诉他高庄主的困境。高庄主于是讲述了自己的不幸——虽然有三个女儿,但只有最小的香翠兰尚未嫁人。女婿最初能力出众,但渐渐变得懒惰,且能飞沙走石,实在是让人无法容忍。
猴哥在听完后立刻拍胸脯保证,一定会解决问题。高庄主听后十分高兴,表示即便猪怪不退婚,他也愿意杀了这妖怪。
到了晚上,猴哥开始行动,他带着金箍棒到后院去捉妖。猪哥终于登场了,猴哥对此人的形象并不看好,还暗自嘲笑。然而,猪哥其实并不生气,反而温柔地询问为何来得这么晚,表明他与翠兰的关系并非如外人所见。
从这里可以看出,猪哥虽然是妖怪,但与高翠兰的关系仍然和谐。他们之间并无仇恨。猴哥趁机引诱猪哥,伺机展示其轻松惹怒猪哥的方式。此时,猪哥也坦言,自己虽然是妖怪,但在高老庄做了不少贡献,家里的产业都由他一手操办,和高家共同努力了多年。
这时,猪哥虽然听到猴哥的话语不满,但仍旧温和地回应。这些细节反映了猪哥与高翠兰及其家族关系的复杂性。
接下来,猪哥表示他曾和高庄主达成了共识,愿意解除婚约,因而决定不再和高翠兰继续生活。猴哥一听,决定现出原形把猪哥捉拿归案。
发布于:天津市在线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